人需要接觸光,因為人遵循約24小時的生理功能周期,即晝夜節律。光是晝夜節律系統的主要驅動力,管理身體功能,如消化、某些激素的釋放、體溫和睡眠。
辦公空間的光照設計在于營造最利于員工視覺、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光環境,是創造健康辦公環境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美國室內設計協會(ASID)調查發現,68%的員工對辦公空間的照明不滿。而不適宜的光照會直接影響員工生理、心理健 康及工作效率。本簡報基于光的關注點,介紹了辦公空間健康照明的設計要點。
增強日光獲取
辦公場所的光來源于日光(自然光)和人造光源。日光是照明的基礎,人造光源是補充光源。
研究表明,日光對員工的主觀幸福感有積極影響,員工更喜歡在靠近窗戶或自然采光的工作場所工作。且相較于人造光源,日光可以將生產效率提高5-14%,密閉無窗環境則會大大降低生產效率和增加曠工率。因此辦公場所的設計要盡可能增加自然采光。
建議:
1. 工作位盡可能靠近窗戶布置;
2. 窗戶所用材料盡可能不要改變光色。
減少眩光
眩光是指光源過強,或存在過度的亮度對比。研究表明,眩光與許多健康問題有關,包括視覺障礙和不適,眼疲勞,頭痛和偏頭痛等。50歲以下的人對眩光更敏感,由于大部分勞動力屬于這個年齡段,因此解決眩光問題很重要。減輕眩光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員工分心,并有助于提高員工的整體舒適度和專注力。
建議:
1. 員工視線平行于主窗戶,即光從側面進入;
2. 如果日光強烈,請使用可調光裝置,如百葉窗;
3. 布置平行于窗戶的線性燈具;
4. 照明設備布置在工位側面上方;
5. 采用符合建議的工作表面,要考慮工作表面的反射等級,以避免反射眩光。
正確的布置是:視線平行于主窗口(上圖),否則可能引起直接眩光(左下圖)或反射眩光(右下圖)
正確的布置是:直接照明的燈具要始終在人的側上方(左圖),而不是前方和后方(右圖)
值得一提的是,光線不足同樣會導致眼睛疲勞,疼痛,可能引起機能下降,特別是依賴視覺敏銳度的生產工作,例如基于顯示終端工作的程序員、設計師等的工作。
適宜的色溫與照度
在工作中,采用高色溫光源(藍光)會讓員工擁有極強的專注度、緊張感與高效率,但是會容易產生極高的疲勞度和嚴重的視覺損傷;低色溫的光源會讓員工擁有較高的創造力,但是容易注意力分散。而在任何光線下長時間工作,員工均會產生疲勞感,但是在照度上也會產生影響。在工作中,低照度與高照度(單位lx)的光線均會影響員工的生產力,300lx、500lx、750lx、1000lx中,最好的工作照度排比為500lx>750lx> 300lx>1000lx。500lx的生產疲勞度最低,持續工作效率最高。
防藍光危害
藍光(400-480nm)可抑制褪黑素的分泌,因此工作場所富含藍光波長可以減少疲勞和白天嗜睡的狀態。但長期處于藍光環境會對員工造成損傷,嚴重的會產生眼結構的永久損傷。藍光也正是導致產生數碼視覺疲勞(DEF)的主要原因。藍光一般產生在高色溫的光源下,來源于LED、熒光燈及數碼產品等。
無可見頻閃
頻閃是指光源的光線按固定的頻率閃爍,也就是光源在閃爍,導致光線亮度在不停地變化。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,可以察覺到80Hz以下的光閃爍,此時的人眼能夠感知到明暗變化,閃爍頻率在80Hz以下的也被稱為可見頻閃(visible flicker),可見頻閃是普通照明或顯示無法接受的。
絕對意義上的無頻閃實際是不可能的,中國行業標準對合格產品的頻閃要求是3125Hz。
頻閃與眼睛疲勞、頭痛、偏頭痛和癲癇發作有關。采用類似于日光特性的光源可以改善員工的舒適度和幸福感,有助于營造健康的光環境。